织密保护网,护航成长路——无锡滨湖区蠡园街道构建“3+6+2”未保工作体系纪实
2025-09-28 15:0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宁晨  
1

秋日清晨,无锡市滨湖区蠡园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里,14岁的子涵(化名)正耐心指导几名低年级学生制作手工作品。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让人很难想象半年前的他曾沉迷手机、疏于交流。“孩子上初中后变化很大,一度让我们很焦虑。”子涵的父亲感慨道,“幸好未保站的鲁老师持续为他做心理疏导,并鼓励他参与志愿服务,现在他不仅行为习惯改善了,还成了社区里的小老师。”

子涵的转变,是蠡园街道未保工作站实践创新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该站聚焦辖区内30余名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探索构建“3+6+2”服务模式,通过系统化服务、多元化参与和长效化保障,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持续支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被动救助”向“主动发展”深化。

三阶段服务:精准识别、深度介入、赋能成长。蠡园街道未保站以“精准画像—深度共情—赋能成长”为主线,形成环环相扣的服务流程。各社区儿童主任牵头开展前期摸排,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成长档案,内容涵盖风险等级、家庭支持资源等,并纳入“苏童成长”统筹数据库。针对档案中反映的个性化问题,未保站组建专项帮扶小组开展家庭访视,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干预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责任分派与评估机制,并通过技能培训、资源对接等方式激发家庭内生动力,形成“识别—干预—提升”的服务闭环。

六方协同: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在市、区民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蠡园街道整合六类服务主体,形成专业互补、协同联动的“六位一体”服务团队。社区儿童主任负责常态化走访,掌握需求并更新清单;青少年事务社工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链接资源并组织月度主题活动;心理咨询师定期入户介入,每季度开展家长心理工作坊;特教康复师制定康复计划,每周上门指导并培训家庭照护技能;“爱心陪伴团”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节日陪伴等服务,每月组织“心愿漂流”帮助实现儿童微心愿;媒体观察员则跟踪服务过程,宣传典型案例并监督反馈,共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双轨保障:标准化服务与动态响应并重。为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蠡园街道建立“标准化服务+动态响应”双轨运行机制。一方面,通过制定《服务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服务的频次与内容:心理咨询师每月至少提供一次一对一辅导,康复师每季度更新训练计划,社工团队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家长互助小组每季度开展经验交流,以标准化流程保障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建立动态响应机制,通过线上回访、线下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家庭反馈并调整服务策略。

随着“三阶段服务、六方协同、双轨保障”模式的深入推进,蠡园街道未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家庭层面,亲子沟通明显改善,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在社会层面,逐步形成“未保站—学校—社会组织”协同关爱的良好生态;在制度层面,项目经验已凝练为“3+6+2”未保工作法,为构建全周期、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

“我以后每天都想来这里!”孩子萱萱的一句话,道出众多受助儿童的心声。从紧闭家门到融入社区,从焦虑迷茫到自信从容,蠡园街道未保站用细致的档案记录、温暖的陪伴支持和丰富的活动安排,诠释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真谛:以看见需求的敏锐、多方协力的坚持、相信改变的初心,在日常关爱的深耕中,为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注入持续而温暖的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宁晨

标签:
责编: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