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项目建设“多点开花”,夯实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根基
2025-10-22 08:43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近期,江苏农垦多个项目迎来新进展。从增强粮食处理能力的烘干线,到提升农机应急保障能力的服务中心,再到涉及特色产业拓展的菌菇产业基地,一系列工程的扎实推进,正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的根基。

粮食烘干是归仓的“最后一关”,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10月上旬,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1200吨/天烘干线(二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该项目新建2组烘干系统,每组配置5台60吨/批低温循环烘干机,日均烘干能力达1200吨。配套建设还包括热风炉房2栋、卸粮棚2栋、设备用房2栋、钢制筒仓4座、脉冲集尘间2栋,以及5500平方米地面道路工程,形成完整高效的烘干作业体系。

该烘干基地的建成,标志着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实现了从种植、收割、烘干到仓储的全产业链闭环。该基地不仅能有效降低粮食损耗,更显著提升粮食品质与市场竞争力,成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耕、种、收”环节高效协同,离不开农机应急保障能力支撑。在江心沙农场16大队,苏垦农发南通片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应急保障中心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有序作业,工人们紧锣密鼓推进工程进度。该项目占地约1862.92平方米,自9月底启动以来,施工单位科学组织、统筹调度,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整个项目计划工期100天,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农机仓库等主体工程总量的70%以上。

据项目负责人李瀚然介绍,当前苏垦农发江心沙分公司农机具多为露天停放,损耗问题突出。面对本部及外拓区域总计近2.84万亩的种植面积,现有农机力量已难以满足需求,社会化服务存在明显短板。该中心建成后,将辐射南通片区三家单位,实现农机资源共享,并通过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开展跨区作业、应急防灾等综合服务。同时,项目将强化农机手与管理人员培训,培育“机农合一”复合型人才,并加快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农机技术,提升水稻育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全面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农场公司加快实现产品有特色、产业成规模。在淮海农场菌菇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现场,1、2号厂房已展现出整齐的主体轮廓。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在规划之初立足高标准、全链条,建成后将涵盖多个功能区域,设有专业化的菌种生产区和营养包生产线,保障菌菇培育的基础供给,还配备标准化发菌房,为研究菌菇生长提供适宜环境,设置出菇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为菌菇品种改良、培育技术优化提供科研支撑。

厂房内,工人正操作专业设备进行金刚砂地坪收光作业。项目负责人赵强介绍,所采用的金刚砂地坪耐磨性能达普通混凝土地面的3-5倍,可完全适应菌菇生产中频繁的设备移动与高强度清洁需求,设计使用寿命超过20年。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钢结构搭建、屋面墙面彩钢板安装,金刚砂地坪施工也进入收尾,总工程进度约达85%。

标签:
责编: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