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芦西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了一场温馨的爱国主义教育,退役军人与青少年们齐聚一堂,通过故事分享、国防课堂、致敬仪式和手工实践,架起了一座跨越岁月的“连心桥”。
烽火课堂,岁月回声

活动在退役军人赖彬的故事中拉开帷幕,他讲述了1998年那场与洪水的殊死搏斗,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长堤的震撼场景;又将大家带回2008年汶川地震的废墟之上,再现了争分夺秒、舍生忘死的生命大营救。他的讲述,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紧接着,另一位曾担任机械修理兵的老兵马开元分享了他的“幕后”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着。他讲述了如何精心维护装备,确保随时能战、战之必胜的责任与担当,生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海疆守护,心锚国防
目光从陆地转向辽阔海疆,海军退役的许金良师傅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他以守卫蓝色国土的亲身经历为核心,用朴实的语言,向青少年们普及了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我国海军的发展成就以及现代国防知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道理,在许师傅的讲述中变得清晰而具体,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心系国防的种子。

致敬荣光,共筑传承
课堂里的感动还未散去,现场便迎来了更让人动容的瞬间——致敬环节。青少年代表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整齐地走到老兵们面前。他们庄重地为每一位老兵佩戴上鲜艳的胸花,并行以少先队礼。这一刻,无声的敬意在胸花与队礼的交汇中流淌,尊崇之光在现场熠熠生辉。


活动以共缝红军包收尾,老兵们与青少年们坐在一起,共同穿针引线,亲手制作象征革命传统的红军包。老兵们一边指导缝纫技巧,一边讲述着红军背包承载的艰苦岁月和奋斗故事,这堂特别的“思政课”,让青少年们零距离感受到老兵们的崇高品格,增强了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情怀;也让老兵们感受到了尊崇与温暖。芦西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这场温情互动,成功搭建起代际沟通的桥梁,让红色基因在“一老一小”的携手同行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为共建和谐社区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