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因患自闭症,无法正常社交,自理能力较差,生理风险和行为风险都被评定为蓝色,我们要加强巡访关爱,定期跟进给予支持。”这是滨湖区的儿童主任正在为困境儿童建立“四色管理”档案。
为精准匹配儿童需求、提升保障效能,近年来,滨湖区民政局积极推行困境儿童“四色管理”模式,通过“儿童主任+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实现从“粗放式”普惠服务到“精细化”个性帮扶的转变,有效推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学分级,构建动态管理“数据库”
会同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围绕家庭经济、身心健康、监护质量、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等多维度,对全区300余名困境儿童开展全面摸底与评估,并按风险等级划分为“红、黄、蓝、绿”四类,针对不同风险程度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关爱服务。同时建立困境儿童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回访信息实时更新风险等级,确保儿童档案“鲜活”、帮扶与需求同步。
按色施策,实现个性帮扶“最优解”
针对不同颜色等级,制定差异化的服务响应策略和帮扶措施,确保资源投入有的放矢,关爱服务精准到位。红色:“紧急干预+多方联动”;黄色:“重点帮扶+资源倾斜”;蓝色:“定期跟进+预防发展”;绿色:“常态关注+普惠服务”。这种“按色施策”的模式,使得有限的资源和专业服务力量能够优先聚焦于最需要帮助的儿童,实现了帮扶效益最大化。
凝聚合力,织密健康成长“防护网”
深化完善“四色管理”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困境儿童保障大格局,依托智慧平台监测,实行管理全流程标准化管控;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实现精准识别与分类保障;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填补单一援助模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监护困境家庭提供家教指导,切实提升儿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