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无锡市新吴区金溪幼儿园的厨房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但与往常不同的是,在验收蔬菜、核对肉品检疫单的人群中,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园长。一场将办公室“搬”进厨房的管理革新,正让幼儿食品安全监管从墙上的制度条文,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温热守护,用“零距离”监督筑牢孩子们的饮食安全防线。
办公地点“向前挪”:从“坐阵指挥”到“一线督责”
“食品安全没有捷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亲眼查验蔬菜的新鲜度,亲手感知冷链食材的温度,亲口品尝餐食的口味,才能真正守住安全底线。”谈及“食堂办公”的初衷,园长的话语朴实却坚定,道出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这一创新机制绝非简单的位置转移,而是构建起“发现问题—现场研判—即时整改”的全链条责任闭环。园领导每周固定时段进驻食堂办公,主动从“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监督者”,深度嵌入食材验收、清洗切配、烹饪制作、餐具消毒、餐后回收等全流程。从原料溯源的每一张单据,到操作间的每一处卫生细节,都在“一线监督”中实现精准把控,让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不存盲区。
技能标准“往精炼”:从“规范操作”到“专业深耕”
管理的升级,核心在于人的专业提升。金溪幼儿园将食堂队伍建设作为食安工作的核心抓手,创新推行“食堂人员技能段位评定”机制,把日常操作转化为可量化、可比拼、可提升的专业标准,以“以赛促学、以评促优”的方式,推动食堂工作人员从“会操作”向“精技能”转型。
在“五常法”技能练兵现场,后勤团队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色标管理的刀具砧板分类清晰、精准运用,食材清洗、烹饪、留样全程规范有序;理论知识考核、特种设备操作、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等内容均纳入评定体系,全方位锤炼专业能力。“现在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比规范、比技能、比服务,就想把最好的餐食带给孩子。”食堂厨师的话语里,满是专业自豪感与责任使命感。专业技能的深耕细作,为食安保障注入了坚实的专业力量。
家园信任“往实建”:从“单向告知”到“双向同心”
食堂管理的创新实践,不仅优化了园所内部管理闭环,更搭建起家园共育的“信心桥梁”,让食品安全从“园所管理事”变成“家园同心事”。园所常态化邀请家长代表走进厨房,全程参与食材验收、烹饪制作、陪餐体验等环节,打造“透明化食堂”。
“亲眼见证后厨环境干净整洁、操作规范有序,这种踏实感是任何宣传都替代不了的。”参与体验的家长代表由衷感慨。此外,幼儿园还通过官方公众号,以第一视角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实时展示食堂运营实况,将“沉浸式管理”转化为对外公开的透明窗口,让每一位家长都能“隔空监督”,真正实现“家园同心护食安”,让食安工作成为园所的“信心名片”。
从办公室到食堂的“一小步”,是学前教育机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一大步”。金溪幼儿园以“食堂办公”的创新实践,打破了管理层级壁垒,让责任前置、监督落地,用最朴实的行动回答了“如何筑牢幼儿食安防线”的核心命题。这场扎根源头的食安实践,不仅为学前教育阶段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本,更彰显了教育工作者“儿童为本”的初心与担当,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王丽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