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运河畔,风起银杏乡。
在京杭运河畔的邳州大地上,一场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为“三驾马车”的生动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邳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创新推出“专家资源库”“代表代言”“民意直通车”等一系列举措,为邳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个转化”激活产业动能
在邳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人大代表既是监督者,更是参与者。他们充分发挥“双重身份”优势,将人大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等领域展现人大担当。
徐州市人大代表杜学富,响应镇党委号召,五年前返乡担任港上镇十房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与村委班子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提出“1+3”产业发展布局(1个支柱产业+3条增收路径),通过“支部领办、村企共建、电商赋能”三大举措,打通“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的价值转化通道,成功创办江苏润港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主攻轻钢龙骨加工产业。
“我们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去年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村集体增收125万元,今年的订单一直没断过。”谈起轻钢龙骨生产情况,杜学富非常自豪。
在邳州,像杜学富这样投身乡村振兴的人大代表、村书记不在少数。他们通过“三个转化”持续释放履职效能;将人大监督权转化为生产力,以专项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创新力,围绕产业链短板建言献策,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服务力,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企业关注的营商环境问题,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分片下沉,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梳理企业家代表提出的七大类21条问题建议,形成人大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作决策提供精准参考。
此外,邳州市人大还建立“专家资源库”,提升监督工作专业性。4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监督工作专家库成员座谈会,从财审、住建、农水、文卫、环保、安监等重点领域,遴选15名专业人才成立专家库,参与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活动,通过“借脑借智、科学赋能”,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提出的产业发展等建议意见更加精准全面。今年以来,邳州人大组织的各类监督活动中,专家库成员累计参与23人次,16条高质量建议被有效吸纳进监督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通过系统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履职创新,邳州人大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
“代表代言”领航乡村振兴
在广袤的邳州大地,如何让人大代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实践者?
邳州市人大常委会以297名各级人大代表中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为主体,主题化推进“代表活动”,实施“当好基层‘头雁’代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等六大行动,创新开展“一村一品,代表代言”活动,让乡村振兴的“活水”在邳州大地奔腾。
邳州市人大代表、邢楼镇东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的笔记本扉页上,《荀子》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格外醒目。
三年前,一场小麦减产让李伟痛定思痛:“单一种粮如履薄冰,产业转型势在必行。”赴安徽亳州考察学习后,他带领村民以“瓜蒌+鲜食毛豆”套种模式破题,亩效益提升超200%。
产业落地,难在化解“风险链”,李伟创新推出“双轮驱动”联营机制,将难点转为共赢点,让“集体+大户”风险共担:村集体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占股30%),负责基础设施;种植大户带技术、包销路、出资金,村集体首年分红4.2万元,农户务工增收超60万元。
选准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邳州人大还牵头组建“人大代表助农联盟”,对本区域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公益性推介,探索“支部+电商”发展模式,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双增收”。
“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从猕猴桃到橘子,从山药到葡萄,共13种不同口味……”打开炮车街道四王村书记顾帅的抖音号,不仅能看到他带货的糖葫芦宣传,还能看到他拍摄的《走访冰糖葫芦老艺人》系列短视频。
为了提升糖葫芦的品牌影响力,身为人大代表的顾帅将目光投向糖葫芦的产业化,通过村企联建,将糖葫芦从线下购买“变身”线上抢定,同时还研发冻干糖葫芦1种、夹心冰糖葫芦13种,把“特色产品”变“网红产品”,同时利用糖葫芦“触电”的东风,助力四王村糖葫芦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在官湖镇石坝村,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戴成龙组建5支“红色电商”直播团队,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多轮培训,同时自己也走进直播间,为村民的农产品“代言”。村民张慧兰说,“村里上门收购农产品,还帮我卖出好价钱,真是帮到心坎里了!”
今年上半年,邳州市人大代表化身乡村振兴“头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12个,打造特色产业品牌55个,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4800余万元。
“汇聚民意”化解急难愁盼
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民生实事,承载着万家期盼,连接着百姓冷暖。
邳州市人大积极打造“民意直通车”,推出人大代表“亮身份、听民声、解民忧”试点工作,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汇聚民意民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日,一张张印有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专属民情二维码的“人大代表联系卡”,悄然出现在邳州市多个小区单元楼的醒目位置。
代表们纷纷走出办公室、会议室,将履职阵地延伸至小区,面对面倾听业主心声。邳州市人大还精心构建“社区—街道—市人大”三级联动问题处理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东湖街道文承苑小区有1万多名居民,由于年久失修,小区的消防管道老化严重,部分高层住宅存在“消防无水”的重大安全隐患。驻点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后形成报告,街道人大工委迅速联合物业、消防部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和评估,共同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统一更换老化管道。
为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邳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在邳州农商行营业网点、快递物流点等处设立线上线下“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快递小哥在送件过程中发现,多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紧张,于是通过“人民建议征集”二维码提交意见。邳州市人大及时转交街道人大工委监督办理,驻点代表和社区物业共同推进,宁旭苑、桃园花苑、龙城国际等小区充电桩迅速扩容,现已可同时满足近500辆电动车充电需求,有效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以来,邳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已累计线下接待群众2600余人次,线上收集意见建议570余条,推动解决了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基础设施更新等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
一张联系卡、一个二维码、一方接待点,让人大代表履职更有温度,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邳州实践写下了温暖而坚实的注脚。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邳州市人大正以创新实践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随着“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一条融合监督实效、产业动能、民生温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发清晰,邳州人大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邳州新实践中贡献更强人大力量。
(张德鹤 于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