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无锡经开区联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先声”知行领读团等大学生实践团队,开展“青春伴读 书香邻里”阅读推广志愿活动。青年学子们以书为媒,用创意激活阅读活力,用服务滋润邻里心田,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青春动能,在社区沃土上播撒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种子。
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让阅读成为社区生活的“热选项”
打破“摆书摊、念文字”的传统模式,大学生志愿者们以“年轻人的巧思”重构社区阅读场景,让书香从“书架上”走进“生活里”。
一场场与阅读深度交融的特色活动正焕发出独特魅力:在这里,大家循着文字的脉络重温本土红色故事,让革命记忆在书页与讲述中愈发鲜活;透过无锡市革命陈列馆的珍贵影像资料,仿佛翻开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在光影流转中读懂岁月深处的坚守;“细篾织星火 稚手塑山河”手工环节中,孩子们在家长与领读团成员陪伴下编织竹编画,在实践中读懂红军用智慧与毅力写就的不朽篇章;手工制作红船时,志愿者结合党史故事解读红船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与聆听中深深扎根……
在和韵社区、景贤社区等基层阵地,这些充满互动感的阅读活动让居民争相参与。据了解,今年暑假辖区钟书房、社区书屋人流量同比增长明显,“以前孩子总抱着手机,现在一有时间就催着去社区看书和参加活动”成为不少家长的共同感受。
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创意点燃了居民的阅读热情,让书籍真正成为社区生活的“必需品”。

从“千篇一律”到“精准滴灌”:让服务成为连接心灵的“金钥匙”
“张奶奶,这是您要的大字版《红楼梦》”“小李,这是为上班族整理的‘15分钟碎片阅读清单’”……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大学生志愿者们推出“定制化阅读服务”,让书香浸润每个角落。
前期调研中,志愿者发现老年人面临“看不清、读不懂”的难题,便整理出一批大字版经典,并组建“银发伴读队”逐字朗读;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在万欣书屋等“四点半阅读课堂”,大学生志愿者既辅导作业又陪伴读书;志愿者还协助社区为新市民群体准备“城市文化书单”,帮助他们融入本地生活。
“这些孩子太贴心了”,独居老人张阿婆的话道出了居民心声。志愿服务期间,累计上门送书20余次,开展特色阅读活动15场,服务覆盖全年龄段居民,用精准服务架起了“书与读者”“心与心”的连心桥。

从“暑期限定”到“常态续航”:让文明成为扎根社区的“常青树”
“这是‘阅读存折’模板,我们还建了线上交流群”“我们建议可以建立居民阅读画像数据库,实现图书采购与活动策划的智能决策”“建议构建区域联盟,联合周边钟书房形成资源调度网络,放大书香经开品牌效应……”大学生志愿者杨苏菲向社区移交的不仅是物资,更是一套可延续的“阅读推广方案”。
为避免活动“一阵风”,经开区着力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推动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先声”知行领读团与8个社区签订“校社共建协议”,选聘20余名居民担任“常驻阅读辅导员”,约定今后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暑假的热闹,更是一套可持续的书香培育方案。”景贤社区钟书房负责人感慨。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青春的身影与墨香的芬芳交织,这份双向奔赴不仅为社区带来了清凉与充实,更续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无锡经开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探寻“高校赋能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径,以志愿服务为桥梁助推书香经开建设,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供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