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守护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为破解“不会分、坚持难、参与弱”的现实难题,崇川经济开发区结合居民需求,推出趣味互动、精准引导、长效激励等特色做法,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参与”,让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社区日常。
趣味互动+分众科普,让分类知识“学得会”
针对居民对分类标准易混淆的问题,社区以“趣味化、精准化”思路开展科普。山港桥社区在鑫城南苑小区设置“分类知识翻翻乐”互动区,通过题板问答拆解家庭垃圾分类要点,居民在你答我评中快速掌握垃圾分类常识;推出“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亲子家庭投掷骰子闯关,在各种类型的垃圾判定任务中,边玩边记分类技巧,小朋友即便出错,也能通过朗读口诀加深记忆。“垃圾分类猪试吃,厨余垃圾可喂猪,其他垃圾猪不吃,回收垃圾卖钱换猪......”在海洪社区老年“分类课堂”上,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诗”为年长的居民进行分类科普讲解。社区聚焦老年群体占比超50%的特点,用通俗类比编创口诀,搭配垃圾桶旁的“手把手”教学,帮助老年人克服畏难情绪,让分类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场景融入+精准服务,让分类习惯“养得成”
为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场景,社区将宣传引导从“纸上”搬到“身边”。海洪社区在居民每日必经的广场、楼道,设置“分类钓钓乐”情境游戏,居民化身“神钓手”将“鸡蛋壳”等垃圾“钓”进对应分类框,在互动中巩固认知;同时增设科普景观小品与固定式标语,让公共空间成为“永不下班的指导员”。针对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社区还开通“爱分类”上门服务,老人只需在微信群@党员先锋代表,就能获得一对一投放指导,精准解决特殊群体的分类难题,让习惯培养更有温度。
多元激励+长效驱动,让分类参与“有劲头”
为激发居民长效参与热情,社区推出“物质+精神”双重激励。山港桥社区为参与家庭发放绿色积分卡,明确“正确投放1公斤厨余垃圾积5分、参与互动积10分”,积分可兑换垃圾袋、洗洁精等生活用品,让“分类有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海洪社区则联动红色商圈资源,推出“每月一主题”盲盒奖励,居民正确投放既能积分兑礼,每日前20名还能获蔬菜奖励。此外,社区还设“分类先锋”光荣榜,在小区大屏公示先进,邀请积极参与者成为社区议事会骨干,让居民不仅有“面子”,更有社区治理的“话语权”,有效点燃比学赶超热情,推动分类行为从“短期响应”转向“长期坚持”。
崇川经济开发区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垃圾分类从“活动式宣传”逐步转向“常态化习惯”。下一步,崇川经济开发区将继续深化社区经验,推动“人人懂分类、家家齐行动”的环保生态成型,让“绿色分类”成为崇川文明新风尚的鲜明注脚。(张晔 顾弘扬 管皙)




